今年暑假,《断背山》里出柜的经典台词才算真正落在我的心头:我是这么说的,但这并不代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人。
2017年底,《你的名字。》的爆红,让全国人民第一次意识到了日本国内的多元多样。
2018年3月,《摔跤吧!爸爸》在中国较平静的上映,它在印度引起的深刻情感也一次次向国内观众表达:我们都一样。
20年前,在我出生的年代里,每个人的格局都显得狭小且克制。虽然我自小在妈妈的耳濡目染下接触了哲学、文学、艺术,但我毕竟是长在平凡的家庭背景里,为了更好的生存而不是拥有灵魂。
十几岁时,我不停地告诉自己:这里的人们都活得很满足,这是好的。二十多岁的我,大概开始感到自己和内心深处的需要不一样了。于是我常常幻想自己是个欧美人,也许那里更适合我的蓝色理想,或者说,那里能让我有机会去摆脱某些束缚,打开某扇异国之窗。
如今的我,还在向一美好的自我实现而不断努力。这也是「起风了」这部电影有力触动我心弦的原因之一。在影片中,志愿者们为了在锦绣前程的奋斗路上不被生计片面打败,日复一日准时兢兢业业赴工,抱着本职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服务于司乘人员。渐渐地,他们在几许试错学习中逐步提炼出:爱自己,爱生活,也爱这个社会。这是多么简单的真理啊。我们身边有多少人做到了这一点呢?
然鹅,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,与现实的反差还很显然,也很残酷:努力工作的成果无法被同龄人理解与同时晋升;每天的奋斗并不能为将来带来确切的改变;忙碌惹来无数人的期望和抱怨,却不一定会减少生活的焦虑感等等。
就好像电影里某一住户的窗前,一阵清新的芬芳草香瞬间飘进去,突暴的力度将所有自以为已经被保护的框框扯碎,深深地触及人心。
「窗外的人飘着烟」,于我们的生活看上去那么遥远、蒙尘。可是,正如电影结尾提到的,人生的道路一把锤子一把尺,接向不可知的将来。或许,那个异国的窗依旧开着,拥簇的大街上仍有我们不曾经历的日子正在生长。